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上,撑杆跳高项目成为最大亮点之一。来自浙江的17岁小将林浩以5米30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瞬间点燃全场观众的热情。这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瘦高的少年,赛后接受采访时腼腆地说:"杆子就像我的翅膀。"
▌一根碳纤维杆的魔法
与其他田径项目不同,撑杆跳是唯一需要借助器械的田赛项目。运动员手中的碳纤维杆价值上万元,弹性系数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青岛队的教练王建军透露:"我们队里有个姑娘连续换了6根杆才找到'本命杆',现在她管那根杆叫'小青'。"
"最惊险的是去年冬训时,"林浩回忆道,"我在过杆瞬间听到'咔'的声响,落地才发现杆子裂了条缝。从那以后,每次起跳前都要摸三下杆头,算是自己的小仪式。"
▌从体操房到海绵坑
现代撑杆跳训练讲究跨界融合。不少苗子是从体操队挖来的,北京队甚至专门配置了蹦床设备。但真正让运动员突破心理障碍的,是那个长6米、深2米的海绵坑。"第一次看着5米高的横杆,腿抖得像筛糠,"获得亚军的重庆选手陈敏笑道,"现在觉得掉进海绵坑就像跳进棉花糖里。"
名次 | 姓名 | 成绩 | 备注 |
---|---|---|---|
1 | 林浩(浙江) | 5.30米 | 破赛会纪录 |
2 | 陈敏(重庆) | 5.12米 | 个人最好成绩 |
3 | 吴菲(广东) | 5.05米 | 带伤参赛 |
看台上,有位白发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是上世纪80年代的撑杆跳名将张建国,如今带着孙子来看比赛。"我们当年用竹竿,现在孩子们用碳纤维,"老人摩挲着手里发黄的老照片,"但腾空时的感觉,应该还是一样的。"
随着颁奖仪式结束,工作人员开始拆卸横杆。那些被汗水浸湿的握杆处,在夕阳下闪着微光,仿佛在诉说新一代运动员的飞天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