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杨瀚森在NBA通过训练快速提高了三分命中率,认为是国内的战术理念陈旧导致没有安排杨瀚森三分出手,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公允,理由如下:
1.CBA无防守三秒,意味着防守方中锋可以死守篮下,同时CBA球队目前普遍特点是中锋大前高大(对机动性要求弱)而卫线比较矮(能支配球的普遍不高),这时候大中锋拉出去投三分意味着完全放弃进攻篮板,机会成本太高;这点显著区别NBA,NBA有防守三秒,内线强调机动,锋卫强调高大化,导致内线与锋线身高差距不大,因此大中锋拉出去投三分防守端的损失减少。
2.同样由于NBA有防守三秒,拉开空间后给锋卫线突破带来的收益比CBA更大。结合1.2点,在CBA大中锋投三分,进攻端获得的收益更少,防守端支付的成本更高。
3.中锋安身立命的本事是内线强攻(低位进攻),内线强攻属于中锋可以不用,但是不能不精的技能。试想,一个中锋如果低位背打不精, 那么对方可以错位派出轻型锋线蜘蛛人贴身防你,那你就连外线出手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就是反直觉的地方,你想外线有机会投,你就要精通背打,让对方派出机动性差的肉盾型中锋防你。然而由于NBA强调整体战术机动性,中锋内线强攻的锻炼机会不多,因此杨瀚森必须在国内和各种类型大外援的对抗中先把这项吃饭的技能练纯熟,三分球可以到NBA练,属于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