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世界杯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无论你是真球迷还是假球迷,无论你是为了看比赛还是看你下注的球队有没有赢。
你都会顺应身边人讨论的话题热点,打开电视调至央视世界杯转播台,去看上几眼,以便能够跟身边人聊上几句相关话题。
但今年的世界杯却显得与往年有些不同,除了比赛频繁被爆冷门颇受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外,世界杯直播时的中场插播广告竟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槽点。
虽说比赛期间放松紧绷的神经,插播一下广告也无可厚非。然而,坏就坏在这被插播的广告上。
插播广告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槽点颇多的BOSS直聘。一群人集体式地、重复性地吼叫——找工作、升职、加薪,上BOSS直聘。
密密麻麻的横幅和重复吼叫的人群颇让人不适,使人看球的兴致大减。不仅如此,“抵制BOSS直聘世界杯低俗广告”的相关话题也在之后的日子里出现在微博的话题榜上,而其阅读量也高达到18万,并且在一直上升。
除了BOSS直聘,马蜂窝也是颇受舆论的吐槽,仅仅15秒的广告几乎都在重复三个字——“为什么”。
一名扮演唐僧的演员不停打断黄轩的话,追问着“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在黄轩向他展示了手机App内容后,唐僧作恍然大悟状,叫着“哦哦哦”,而片尾的“嗡嗡嗡”也是让人颇感压力。
假若以上这些都只是特例的话,那么一向以高逼格示人的知乎这次也可谓是马失前蹄。刘昊然的一溜段贯口——“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有问题上知乎。”让人感到无比尴尬。
知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冷高逼格形象就这样毁于一旦,不仅让不了解知乎的人提不起去了解的兴致,而且也让使用知乎的用户恨不得钻到地缝里,避免回答身边人“这就是你经常安利我的知乎呀,广告词做成这样,看着也不怎么样呀”的提问。
槽点无数的央视广告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小心机?
耳虫效应伴随着这些广告的轮番轰炸开始显效,面对无差别的密集轰炸,一波守在电视机前的球迷和伪球迷被成功洗脑,比赛结束时,广告词还在脑海里回荡。
作为观众,可能不胜其烦。但作为广告商,却暗自窃喜。站在广告商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场投入与回报成正比甚至超过回报的有效营销。
没有创意又如何,要的就是简单粗暴印象深刻!
网友对于世界杯直播期间的这些“奇葩”广告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多数人都是以吐槽为主,调侃为辅。认为世界杯期间的央视广告越来越没有创意了,越看越想把广告连同电视机一起砸掉。
有网友称,几天世界杯看下来,就属央视广告最为高清了。还有网友无奈表示,央视的广告都有毒,特别是那几家槽点颇多的广告,都快被洗脑了。
其实,对于广告商来说,他才不会管你投来的是臭鸡蛋还是鲜花,自己的广告被消费者记住才是最终要取得的结果。你将宣传内容做成发人深思亦或让人捧腹的广告可能还不如简单粗暴所取得的效果来得好。
叫好不叫座,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那么这个广告就是失败的。故而,反面思考一下,与其做的好,倒不如简单粗暴点。
毕竟,大众在吐槽这些吼叫式亦或提问式的无脑广告同时,会让不了解详情的人提起想要了解的兴趣,到头来竟还间接让广告的宣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当你参与这场吐槽大会的时候,被投放的广告便发挥了它真正的价值。对于广告商而言,越骂宣传力度才越广,越骂取得的关注才越多。越骂越成功,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杯拉动下,赛事主要转播频道CCTV-5收视猛增,收视排名也从世界杯前的第9名跃升至第1。据网上消息称,世界杯期间CCTV-5平均收视份额高达6.29%,较世界杯前上涨了4.30个百分点,涨幅达215%。
面对如此可观的收视率,汽车、手机、互联网等业内知名企业都不差钱的金主,又怎能放过这次流量转现的绝佳机会呢。
一时间,赞助商从四面八方涌来,心甘情愿掏出腰包,只为一个现身的机会。于是,央视光靠转播权卖世界杯期间广告就赚的盆满钵满。
今年的世界杯冷门频出,惹得外界议论纷纷,自带槽点的广告便成为人们吐槽发泄的另一种方式。故而,无论是广告做的是真差还是装差从而哗众取宠,这都不重要了。
没有创意又如何,要的就是简单粗暴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