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被球迷戏称为“乌龙杯”,这并非没有道理。在这届赛事中,乌龙球的数量创下了历史纪录——12粒乌龙球,远超往届。从揭幕战到决赛,乌龙球仿佛成了比赛的“隐形主角”,甚至左右了多场关键战役的胜负。
乌龙球的“高光时刻”
揭幕战俄罗斯对阵沙特,比赛第12分钟,俄罗斯球员加津斯基的头球破门本应成为经典,但随后沙特后卫法蒂赫的乌龙球却抢了风头。这粒进球拉开了“乌龙杯”的序幕。小组赛中,摩洛哥对阵伊朗,布哈杜兹的补时乌龙直接葬送了球队的胜利;而葡萄牙对阵西班牙的经典对决中,C罗的帽子戏法险些被科斯塔的乌龙球搅局。
为什么是俄罗斯世界杯?
专家分析认为,乌龙球频发与多个因素有关:一是比赛用球“电视之星18”的飞行轨迹诡异,门将和后卫判断失误率增加;二是VAR技术的引入让防守球员心理压力倍增;三是高强度逼抢战术流行,导致后场出球失误增多。甚至有球迷调侃:“这届世界杯的MVP应该颁给‘乌龙先生’!”
乌龙背后的悲喜剧
对于球员而言,乌龙球往往是职业生涯的阴影。波兰后卫乔内克因乌龙球导致球队小组出局,赛后泪洒更衣室;而克罗地亚门将苏巴希奇却在决赛乌龙后得到全队安慰,最终收获亚军荣誉。这些瞬间让“乌龙杯”多了几分人情味。
“足球是圆的,但乌龙球让它滚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一位俄罗斯当地记者感叹道。
如今回看这届世界杯,乌龙球已不仅是失误的代名词,更成为赛事独特的记忆点。或许未来某天,球迷们仍会笑着提起:“还记得2018年吗?那届世界杯连进球都要靠对手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