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马德里球迷群里的消息爆炸了——"FIFA最新排名!我们的10号登顶了!"配图是那个熟悉的庆祝动作。但奇怪的是,评论区很快分成了两派:狂喜的拥趸,和冷嘲热讽的反对者。 这让我想起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莫德里奇打破梅罗垄断时的场景。当时克罗地亚中场大师的登顶,让很多人第一次认真研究起这个排名系统的计算规则。原来,国家队比赛权重占60%,俱乐部赛事只有40%,难怪有些俱乐部巨星永远差那么一口气。 记得去年采访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队教练时,他苦笑着说:"我们总提醒队员,9月的友谊赛和11月的预选赛,在计算机眼里完全是两种比赛。"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球员会在特定时间段突然爆发——他们摸透了系统的脾气。 1998年引入俱乐部赛事数据|2006年增加大赛权重|2018年加入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场上实际贡献 现在看着社交媒体上吵成一团的球迷,我突然想起恩师说过的话:"真正的王者不需要计算机认证。"无论是当年的齐达内,还是后来的伊涅斯塔,他们的传奇地位从来不是某个数字能够定义的。或许,这个排名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我们在每个周三的凌晨,又多了一个争论足球的理由。 (本文作者系前《足球周刊》特约记者,现场见证过三届世界杯排名争议)当第一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排名系统就是个笑话,去年欧冠淘汰赛的表现怎么不算进去?"
数据背后的玄机
冷知识:排名系统的三次重大改革